第223章 司华年:等我好消息 (2/2)
80文学 www.80wx.net,大唐:国师大人五行缺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克明他们,新政推行,就在这段时间全部落实,你们也该封王了。”
“臣遵旨!”
长孙无忌领命。
新政只要没有了世家的阻挠,几个月内就可以落实下来。
到那时,也就是长孙无忌他们这些人封王的时候了,不过他们也别想封亲王,这功劳还不足以让他们被封为亲王。
只能进位郡王。
亲王是可以世袭罔替的,郡王不行,只能一代降一级。
“对了,你们拟定好尉迟恭的封号了吗?曲阜的事情也结束了,该兑现朕的承诺了。”
李世民突然问了一句。
尉迟恭兵发曲阜的时候,李世民就承诺了尉迟恭,这件事情办好,尉迟恭的爵位也该动一动了。
前段时间尉迟恭班师回朝,只赏下了基本赏赐,封号的事情还在拟定。
然后又出现了世家谋反等诸事,给耽搁了。
现在尉迟恭又被派出去征战了,再不封的话,李世民都不好意思拖了。
“陛下,礼部的意思是不封王,改封吴国公为燕国公,加尊上柱国,礼部的意思是不能轻易封王。”长孙无忌回答道。
李世民轻哼一声,“朕说封王,难道吴国公的功劳,不足以封王吗?”
尉迟恭自武德三年兵败归降以来,就跟随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,平定王世充、窦建德、刘黑闼、徐圆朗等势力,颇有功勋。
玄武门之变时,尉迟敬德力主先发制人,后在玄武门外射死齐王李元吉,协助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。
可谓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。
“陛下息怒,臣听说中书省已经和礼部交涉了,已经拟定了封号,善阳郡王!”长孙无忌回答道。
朔州善阳,这是尉迟恭的老家。
其实尉迟恭本来是不叫尉迟恭的。
尉迟恭叫尉迟融,是武德三年归顺李世民之后,改名尉迟恭。
李世民嗯了一声,“那就着礼部一并交办吧,封吴国公为善阳郡王,其余人的封号也动一动,爵位不动。”
动封号,就说明是封号要变一下,从普通封号向那七个尊贵的封号迈步。
这也算是一种升迁。
“遵旨,臣告退。”
长孙无忌领命退下。
长孙无忌离开之后,李世民长长的叹息了一声,“高明,朕这一朝,辅机他们这些臣子估计爵位到头也就是郡王了,再难有大功支持他们晋封亲王。”
“父皇,这是为什么呢?新政肯定不止这么几件,未来大唐国富民强,还有许多政策需要落实,舅舅他们为何不能有机会封为亲王呢?”李承乾小小的脑袋,大大的疑惑。
李承乾并不明白为什么。
李世民回答道,“因为要平衡!他们进位为王,那么接下来的新政推行要换人来,否则其余老臣会不服,导致朝堂乌烟瘴气,帝王之道,在于平衡!不能一个人有能力就把把一直封,你应该知道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”
闻言,李承乾明白了李世民说的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处理国事和李世民的言传身教,李承乾对帝王之道有了很深的理解。
克明他们,新政推行,就在这段时间全部落实,你们也该封王了。”
“臣遵旨!”
长孙无忌领命。
新政只要没有了世家的阻挠,几个月内就可以落实下来。
到那时,也就是长孙无忌他们这些人封王的时候了,不过他们也别想封亲王,这功劳还不足以让他们被封为亲王。
只能进位郡王。
亲王是可以世袭罔替的,郡王不行,只能一代降一级。
“对了,你们拟定好尉迟恭的封号了吗?曲阜的事情也结束了,该兑现朕的承诺了。”
李世民突然问了一句。
尉迟恭兵发曲阜的时候,李世民就承诺了尉迟恭,这件事情办好,尉迟恭的爵位也该动一动了。
前段时间尉迟恭班师回朝,只赏下了基本赏赐,封号的事情还在拟定。
然后又出现了世家谋反等诸事,给耽搁了。
现在尉迟恭又被派出去征战了,再不封的话,李世民都不好意思拖了。
“陛下,礼部的意思是不封王,改封吴国公为燕国公,加尊上柱国,礼部的意思是不能轻易封王。”长孙无忌回答道。
李世民轻哼一声,“朕说封王,难道吴国公的功劳,不足以封王吗?”
尉迟恭自武德三年兵败归降以来,就跟随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,平定王世充、窦建德、刘黑闼、徐圆朗等势力,颇有功勋。
玄武门之变时,尉迟敬德力主先发制人,后在玄武门外射死齐王李元吉,协助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。
可谓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。
“陛下息怒,臣听说中书省已经和礼部交涉了,已经拟定了封号,善阳郡王!”长孙无忌回答道。
朔州善阳,这是尉迟恭的老家。
其实尉迟恭本来是不叫尉迟恭的。
尉迟恭叫尉迟融,是武德三年归顺李世民之后,改名尉迟恭。
李世民嗯了一声,“那就着礼部一并交办吧,封吴国公为善阳郡王,其余人的封号也动一动,爵位不动。”
动封号,就说明是封号要变一下,从普通封号向那七个尊贵的封号迈步。
这也算是一种升迁。
“遵旨,臣告退。”
长孙无忌领命退下。
长孙无忌离开之后,李世民长长的叹息了一声,“高明,朕这一朝,辅机他们这些臣子估计爵位到头也就是郡王了,再难有大功支持他们晋封亲王。”
“父皇,这是为什么呢?新政肯定不止这么几件,未来大唐国富民强,还有许多政策需要落实,舅舅他们为何不能有机会封为亲王呢?”李承乾小小的脑袋,大大的疑惑。
李承乾并不明白为什么。
李世民回答道,“因为要平衡!他们进位为王,那么接下来的新政推行要换人来,否则其余老臣会不服,导致朝堂乌烟瘴气,帝王之道,在于平衡!不能一个人有能力就把把一直封,你应该知道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”
闻言,李承乾明白了李世民说的。
经过这段时间的处理国事和李世民的言传身教,李承乾对帝王之道有了很深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