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文学 www.80wx.net,梦回大明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子野心,但真不会无故造反,因为他们心里有数,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。他们最大的追求,就是自己无视朝廷,朝廷也无视他们,能各过各的最好。
土司们选择造反,要么因为汉官欺压太甚,要么自己犯了死罪舍命一击。
王阳明再问:“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贵州的问题?”
“改土归流,这个法子从太祖朝就开始了,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,”王渊说道,“现在情况正在变坏,卫所制度废弛,民生教化不利。强行改土归流,也只能浮于表面。例如把贵竹司改成贵竹县,你派几个流官过来有什么用?佐官胥吏全是本地人,而且多半是以前的土司,换汤不换药而已。若全部任用汉人,怕是连赋役都难以征收。”
王阳明颔首道:“确实如此,官不下县。”
王渊笑言:“说这些都没用,我又不是朝廷阁老。对了,我倒是觉得先生的教学应该改一改,不要直接跟朱子过不去,这样只会吓跑更多的学生。”
“是我操之过急了。”王阳明居然亲口承认。
或许是身在蛮夷之地,又突然悟通大道理,让王阳明没有那么多忌讳,迫不及待的想要传播自身学说。
历史上,王阳明回到北京之后,两个学生因为学术问题而争执。一个信奉陆九渊的心学,一个信奉朱熹的理学,吵得快打起来,让王阳明来评理。
结果王阳明谨慎到什么程度?
他说肯定朱熹是正确的,这个早有定论了。就算把陆九渊的心学辩出花来,难道就能推行天下吗?
这句话有三层意思:
第一,王阳明不赞成陆九渊心学。
第二,王阳明不敢非议朱熹。
第三,王阳明不是真的赞同朱熹。
同样是心学,王阳明的心学,跟陆九渊的心学,虽然相似度极高,却是两套不同的学问,只不过被后世合称为“陆王心学”。
陆九渊的心学,源自程颢。
王阳明的心学,是从理学中悟出来的,源自程颐。
而程颢和程颐是兄弟俩,皆为陈抟老祖的隔代传人。
你没有听错,就是那个睡仙陈抟。
这挺滑稽,儒家心学和理学创始人的祖师爷,其实是一个道家传人,陈抟尊奉的是黄老之学。
王阳明在贵州讲学,应该说是最野的,虽然渐渐主动收敛,但也没有太多顾忌,因此黔中学派(心学)同样很野。
黔中学派野到什么程度?
历史上,心学在嘉靖登基之后,一度被朝廷视为伪学,全国范围内明令禁止传播。
其他地方的心学派系都蛰伏下来,唯独黔中学派,公开高喊阳明心学是正学。汤冔、叶梧、陈文学等心学弟子,毅然辞官回乡,专门在贵州传播心学思想,并且无视朝廷法令,公然建起全国第一座阳明书院。
就问你野不野,直接跟皇帝和首辅对着干!
可惜,心学初期资料遗散,贵州又山高路远。黄宗羲在编写《明儒学案》时,把心学其他流派都编进去,唯独遗漏了黔中学派。而几代之后的心学弟子,也跟黔中学派尿不到一壶,因为贵州心学是王阳明的初期思想。
只能说初期思想,因为学术界公认的王阳明早期思想,是在他离开贵州之后所传播的。
年龄越大,王阳明就越尊重朱熹。到他晚年,甚至把朱熹晚年的来往书信,断章取义整理出来,说这才是朱熹的真正思想,跟自己的心学思想是一致的。
王阳明自我反省道:“贵州诸生,讲太深奥的东西,他们根本听不明白,今后还是该以浅显易懂为主。你说得很对,在贵州的当务之急,是让百姓沐浴教化,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,知晓基本的道理,为改土归流奠定基础。我过于急切了,这样反而坏事。那数百个被我吓跑的读书人,本该都是传播教化的种子。”
王渊拱手道:“先生是明白人。”
“你呀,肯定早就看出我的疏漏,偏偏憋在肚子里不讲出来,”王阳明摇头直笑,“对待某些人,应该如此圆滑。但我能接受异见,你就别藏着掖着了。你是不是,从一开始就不认同我的学说?如果有疑惑,可以直言相告,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而已。”
好嘛,扯了半天,最后一句话,才是王阳明今天真正想说的。
王渊说:“我认为先生是对的,但肯定哪里又不对。但以我的学问和见识,暂时还不能找出不对的地方。所以,我把你的学问,以及朱子的学问,都牢记于心一起揣摩,或许有朝一日能够想清楚。”
“这是可行的办法。”王阳明并没有生气,他后来的许多弟子,信仰也是五花八门。有的信朱熹,有的信陆九渊,甚至还有的信佛道学说。
王渊顿时松了一口气,他还以为,王阳明不能容纳异见思想。
王阳明说道:“我给你取个表字如何?”
王渊拱手道:“长者赐,不敢辞。”
“你行事刚直有余,喜欢以力破局,虽有小智慧,缺乏大智慧,”王阳明说道,“渊,深潭回水也,表字‘若水’是最恰当的。但我最好的朋友就叫湛若水,咱们避一下,取字‘若虚’如何?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”
“若虚”比“若水”更大,那是老子用来形容大道的!
由此可见,王阳明对王渊的期望之高。
子野心,但真不会无故造反,因为他们心里有数,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。他们最大的追求,就是自己无视朝廷,朝廷也无视他们,能各过各的最好。
土司们选择造反,要么因为汉官欺压太甚,要么自己犯了死罪舍命一击。
王阳明再问:“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贵州的问题?”
“改土归流,这个法子从太祖朝就开始了,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,”王渊说道,“现在情况正在变坏,卫所制度废弛,民生教化不利。强行改土归流,也只能浮于表面。例如把贵竹司改成贵竹县,你派几个流官过来有什么用?佐官胥吏全是本地人,而且多半是以前的土司,换汤不换药而已。若全部任用汉人,怕是连赋役都难以征收。”
王阳明颔首道:“确实如此,官不下县。”
王渊笑言:“说这些都没用,我又不是朝廷阁老。对了,我倒是觉得先生的教学应该改一改,不要直接跟朱子过不去,这样只会吓跑更多的学生。”
“是我操之过急了。”王阳明居然亲口承认。
或许是身在蛮夷之地,又突然悟通大道理,让王阳明没有那么多忌讳,迫不及待的想要传播自身学说。
历史上,王阳明回到北京之后,两个学生因为学术问题而争执。一个信奉陆九渊的心学,一个信奉朱熹的理学,吵得快打起来,让王阳明来评理。
结果王阳明谨慎到什么程度?
他说肯定朱熹是正确的,这个早有定论了。就算把陆九渊的心学辩出花来,难道就能推行天下吗?
这句话有三层意思:
第一,王阳明不赞成陆九渊心学。
第二,王阳明不敢非议朱熹。
第三,王阳明不是真的赞同朱熹。
同样是心学,王阳明的心学,跟陆九渊的心学,虽然相似度极高,却是两套不同的学问,只不过被后世合称为“陆王心学”。
陆九渊的心学,源自程颢。
王阳明的心学,是从理学中悟出来的,源自程颐。
而程颢和程颐是兄弟俩,皆为陈抟老祖的隔代传人。
你没有听错,就是那个睡仙陈抟。
这挺滑稽,儒家心学和理学创始人的祖师爷,其实是一个道家传人,陈抟尊奉的是黄老之学。
王阳明在贵州讲学,应该说是最野的,虽然渐渐主动收敛,但也没有太多顾忌,因此黔中学派(心学)同样很野。
黔中学派野到什么程度?
历史上,心学在嘉靖登基之后,一度被朝廷视为伪学,全国范围内明令禁止传播。
其他地方的心学派系都蛰伏下来,唯独黔中学派,公开高喊阳明心学是正学。汤冔、叶梧、陈文学等心学弟子,毅然辞官回乡,专门在贵州传播心学思想,并且无视朝廷法令,公然建起全国第一座阳明书院。
就问你野不野,直接跟皇帝和首辅对着干!
可惜,心学初期资料遗散,贵州又山高路远。黄宗羲在编写《明儒学案》时,把心学其他流派都编进去,唯独遗漏了黔中学派。而几代之后的心学弟子,也跟黔中学派尿不到一壶,因为贵州心学是王阳明的初期思想。
只能说初期思想,因为学术界公认的王阳明早期思想,是在他离开贵州之后所传播的。
年龄越大,王阳明就越尊重朱熹。到他晚年,甚至把朱熹晚年的来往书信,断章取义整理出来,说这才是朱熹的真正思想,跟自己的心学思想是一致的。
王阳明自我反省道:“贵州诸生,讲太深奥的东西,他们根本听不明白,今后还是该以浅显易懂为主。你说得很对,在贵州的当务之急,是让百姓沐浴教化,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,知晓基本的道理,为改土归流奠定基础。我过于急切了,这样反而坏事。那数百个被我吓跑的读书人,本该都是传播教化的种子。”
王渊拱手道:“先生是明白人。”
“你呀,肯定早就看出我的疏漏,偏偏憋在肚子里不讲出来,”王阳明摇头直笑,“对待某些人,应该如此圆滑。但我能接受异见,你就别藏着掖着了。你是不是,从一开始就不认同我的学说?如果有疑惑,可以直言相告,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而已。”
好嘛,扯了半天,最后一句话,才是王阳明今天真正想说的。
王渊说:“我认为先生是对的,但肯定哪里又不对。但以我的学问和见识,暂时还不能找出不对的地方。所以,我把你的学问,以及朱子的学问,都牢记于心一起揣摩,或许有朝一日能够想清楚。”
“这是可行的办法。”王阳明并没有生气,他后来的许多弟子,信仰也是五花八门。有的信朱熹,有的信陆九渊,甚至还有的信佛道学说。
王渊顿时松了一口气,他还以为,王阳明不能容纳异见思想。
王阳明说道:“我给你取个表字如何?”
王渊拱手道:“长者赐,不敢辞。”
“你行事刚直有余,喜欢以力破局,虽有小智慧,缺乏大智慧,”王阳明说道,“渊,深潭回水也,表字‘若水’是最恰当的。但我最好的朋友就叫湛若水,咱们避一下,取字‘若虚’如何?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”
“若虚”比“若水”更大,那是老子用来形容大道的!
由此可见,王阳明对王渊的期望之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