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文学 www.80wx.net,西晋小厨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这个年代的书法正处于一个由隶书向楷书转换的日期,卫平书写的正是楷书。只不过他的楷书融合了后世的记忆,再加上“小魔王”的功底,倒是令人耳目一新,颇有点自成一家的味道。
贾充看着卫平笔走龙蛇,不由暗暗点头。那天郭槐对他说过,比较看好卫平,希望卫平将来能够他的衣钵。贾充素来慎内,自然不敢违拗郭槐的意思,也就对卫平多了几分关注。俗话说,字如其人。卫平虽然是个少年,写出来的字却方方正正,苍劲有力,这也让贾充对卫平的品性多了一份期待。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,也不算委屈了吧。
忽然,卫平停住笔,皱眉道:“岳父大人,小婿有句话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贾充正在欣赏卫平的书法,忽然见他问出这句话也,不由微微一愣,旋即笑道:“贤婿,但讲无妨。”
卫平将手中的毛笔搁到笔架上,拱手道:“岳父大人,依小婿看来,伐吴之战,势在必行。此份奏章一上,必惹皇上不快,还望岳父大人三思。”
寥寥数语中,卫平透露了两层意思。第一,他赞成举兵伐吴。第二,据他推测,皇帝司马炎同样是一心伐吴。
没想到卫平居然和自己意见相左,贾充脸色不由一沉,挥手道:“皇上一意伐吴,老夫又岂能不知?但是为人臣子者,当有所为,有所不为!你难道不知魏武当年南征,饮恨赤壁的往事吗?”
在后世的评价中,贾充是个小人。
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评价,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当年帮着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政权。当然,同样是基于这个原因,他深得司马昭父子的信任。即便他的才能比不上其他许多人,但他的权势一时无二,更因为女儿嫁给太子而成为皇亲国戚。另一方面,在傻太子司马衷即位以后,做了皇后的贾南风貌丑性妒,行事残忍,还秽乱宫闱,也进一步拖累了贾充的名声。
事实上,贾充做过最大的坏事,或许就是当初指使部将成济杀了魏帝曹髦,担上了弑君的罪名。但在司马氏取代曹魏之后,很多颇有名望的大臣也同样选择了改换门庭,贾充只不过比他们做得更早更彻底而已。
除此之外,后人编排贾充的罪状还有一条就是排除异己、陷害忠良。当时,侍中任恺厌恶贾充的为人,曾经上书弹劾贾充,未被司马炎采纳。后来又借着秃发树机能叛乱之机,推举贾充都督秦凉二州军事,意图将贾充调离京城。后来,贾充采纳荀勖的计策,让女儿贾南风跟司马衷成婚,这才得以继续留在洛阳。贾充随即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,故意赞扬任恺,推荐他担负选拔官吏的重任。结果,任恺事务繁忙,跟司马炎接触日少,渐渐疏远,最终落得一个免官的下场。这件事本是由任恺弹劾贾充而起,因为任恺素有清名,也就让贾充多了一条罪状。
当然,贾充性格谄谀,喜欢拍马屁,也确实是他为人上的一大弱点。然而,除了以上两点之外,他也再没有过太大的恶行。事实上,朝廷现在推行的《泰始律》就是在贾充主持下编撰的,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,才首次将律和令的概念区分开来,算是古代立法史上的一项进步。
不过,贾充反对伐吴,倒也不是没有私心。他年纪已经大了,而且位极人臣,伐吴成功与否,并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功绩。一旦伐吴失败,很可能会动摇整个朝廷的根基。贾充因为指使成济杀死曹髦的缘故,已经牢牢绑在司马氏的战车上了。如果司马氏的统治发生动摇,他们贾家一脉也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所以,贾充反对伐吴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因素,那就是他不希望自己目前平静、奢靡、富足的生活被某些不确定的原因给打破。
卫平却拱手说道:“岳父大人,此一时彼一时也。当年魏武之所以饮恨赤壁,皆因北军不习水战,又兼水土不服,疫病流行。如今,朝廷已经收复西川,则长江天堑与吴人共之。只要遣一支精兵顺流而下,东吴指日可破!”
除了贾充指使成济杀死曹髦这段故事之外,卫平并不知道其他的情况。就连那段故事,他还是得益于一部《三国演义》对三国知识的普及。不过,卫平并不在乎贾充的名声如何,也不在乎贾充的功过是非,他只知道贾充现在是他的老丈人,对他也着实不差,那他就有义务提醒贾充,不能让贾充犯下方向性的错误。而伐吴就是朝廷今后一段时间的大方向,这一点卫平非常清楚。
贾充没想到卫平小小年纪,却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,不由对郭槐的眼光越发佩服。但他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,道:“说来容易做时难。吴人在江面上布下铁锥无数,又以粗索锁... -->>
这个年代的书法正处于一个由隶书向楷书转换的日期,卫平书写的正是楷书。只不过他的楷书融合了后世的记忆,再加上“小魔王”的功底,倒是令人耳目一新,颇有点自成一家的味道。
贾充看着卫平笔走龙蛇,不由暗暗点头。那天郭槐对他说过,比较看好卫平,希望卫平将来能够他的衣钵。贾充素来慎内,自然不敢违拗郭槐的意思,也就对卫平多了几分关注。俗话说,字如其人。卫平虽然是个少年,写出来的字却方方正正,苍劲有力,这也让贾充对卫平的品性多了一份期待。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,也不算委屈了吧。
忽然,卫平停住笔,皱眉道:“岳父大人,小婿有句话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贾充正在欣赏卫平的书法,忽然见他问出这句话也,不由微微一愣,旋即笑道:“贤婿,但讲无妨。”
卫平将手中的毛笔搁到笔架上,拱手道:“岳父大人,依小婿看来,伐吴之战,势在必行。此份奏章一上,必惹皇上不快,还望岳父大人三思。”
寥寥数语中,卫平透露了两层意思。第一,他赞成举兵伐吴。第二,据他推测,皇帝司马炎同样是一心伐吴。
没想到卫平居然和自己意见相左,贾充脸色不由一沉,挥手道:“皇上一意伐吴,老夫又岂能不知?但是为人臣子者,当有所为,有所不为!你难道不知魏武当年南征,饮恨赤壁的往事吗?”
在后世的评价中,贾充是个小人。
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评价,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当年帮着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政权。当然,同样是基于这个原因,他深得司马昭父子的信任。即便他的才能比不上其他许多人,但他的权势一时无二,更因为女儿嫁给太子而成为皇亲国戚。另一方面,在傻太子司马衷即位以后,做了皇后的贾南风貌丑性妒,行事残忍,还秽乱宫闱,也进一步拖累了贾充的名声。
事实上,贾充做过最大的坏事,或许就是当初指使部将成济杀了魏帝曹髦,担上了弑君的罪名。但在司马氏取代曹魏之后,很多颇有名望的大臣也同样选择了改换门庭,贾充只不过比他们做得更早更彻底而已。
除此之外,后人编排贾充的罪状还有一条就是排除异己、陷害忠良。当时,侍中任恺厌恶贾充的为人,曾经上书弹劾贾充,未被司马炎采纳。后来又借着秃发树机能叛乱之机,推举贾充都督秦凉二州军事,意图将贾充调离京城。后来,贾充采纳荀勖的计策,让女儿贾南风跟司马衷成婚,这才得以继续留在洛阳。贾充随即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,故意赞扬任恺,推荐他担负选拔官吏的重任。结果,任恺事务繁忙,跟司马炎接触日少,渐渐疏远,最终落得一个免官的下场。这件事本是由任恺弹劾贾充而起,因为任恺素有清名,也就让贾充多了一条罪状。
当然,贾充性格谄谀,喜欢拍马屁,也确实是他为人上的一大弱点。然而,除了以上两点之外,他也再没有过太大的恶行。事实上,朝廷现在推行的《泰始律》就是在贾充主持下编撰的,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,才首次将律和令的概念区分开来,算是古代立法史上的一项进步。
不过,贾充反对伐吴,倒也不是没有私心。他年纪已经大了,而且位极人臣,伐吴成功与否,并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功绩。一旦伐吴失败,很可能会动摇整个朝廷的根基。贾充因为指使成济杀死曹髦的缘故,已经牢牢绑在司马氏的战车上了。如果司马氏的统治发生动摇,他们贾家一脉也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所以,贾充反对伐吴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因素,那就是他不希望自己目前平静、奢靡、富足的生活被某些不确定的原因给打破。
卫平却拱手说道:“岳父大人,此一时彼一时也。当年魏武之所以饮恨赤壁,皆因北军不习水战,又兼水土不服,疫病流行。如今,朝廷已经收复西川,则长江天堑与吴人共之。只要遣一支精兵顺流而下,东吴指日可破!”
除了贾充指使成济杀死曹髦这段故事之外,卫平并不知道其他的情况。就连那段故事,他还是得益于一部《三国演义》对三国知识的普及。不过,卫平并不在乎贾充的名声如何,也不在乎贾充的功过是非,他只知道贾充现在是他的老丈人,对他也着实不差,那他就有义务提醒贾充,不能让贾充犯下方向性的错误。而伐吴就是朝廷今后一段时间的大方向,这一点卫平非常清楚。
贾充没想到卫平小小年纪,却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,不由对郭槐的眼光越发佩服。但他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,道:“说来容易做时难。吴人在江面上布下铁锥无数,又以粗索锁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