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文学 www.80wx.net,奋斗在洪武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发现柳淳面带笑容,并没有什么不妥。赵勉终于鼓足了勇气,跪在地上,感激涕零道:“监国恩重如山,老臣唯有披肝沥胆,竭尽忠心,方能不负监国重托。”
朱棣心满意足,笑道:“国事纷乱如麻,要想匡扶社稷,靠的就是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,本王相信你们能做好。”
赵勉磕头作响,“臣……必定公允公平,绝不徇私枉法,如有半点差错,情愿以死谢罪!”
朱棣含笑,又把头转向了道衍,“姚卿,你跟着我年头最多,出谋划策,立下的功劳也最大。昔日朱允炆最喜欢用清流言官,可这些言官彼此勾结,结党营私,不顾天下苍生,贪墨误国,罪不容诛。本王已经把他们悉数拿下,正在彻查。”
“先帝授予言官大权,都察院风闻言事,六科廊甚至能驳回政令,权柄不可谓不大。先帝之意在监督权臣,杜绝贪墨,造福百姓。姚卿出身与众不同,和士林并无瓜葛,又人品正直,智略过人,见识无双……”朱棣说了一大堆的好话,把道衍捧上了天。
“先生就担任左都御史,执掌科道言官。如今天下汹汹,弊政多如牛毛,百姓翘首以盼,急需拨乱反正,还请姚卿继续指点斧正,本王感激不尽!”
说到了这份上,道衍还能说什么。
事实上前面也提到了,道衍和历史上功成名就之后,淡薄名利不同,他现在还有意跟柳淳较劲,故此接下了左都御史的位置,成了言官的老大。
这三位部堂高官的任命公布之后,有心人就渐渐摸清了朱棣的用意。
前面的武将,之所以保留了李景隆的曹国公,又任命徐增寿当定国公,是为了平衡燕王府的旧人,免得他们过分膨胀。
军中形成平衡之后,就需要做事的人。
茹瑺是朱棣的心腹,执掌天官大印,重整吏治,顺理成章。
而赵勉背后站着柳淳,他负责军务,可以在燕王府旧部和降将勋贵之间,寻求平衡,不至于偏袒任何一方。
再有,让姚广孝接任左都御史,更是神来之笔。
老和尚不属于士林,又聪明绝顶,有他盯着,不管任何人,都别想大权独揽。而且姚广孝最懂朱棣的心思,他也会立刻科道的力量,维护朝局平衡。
如果说用人是一门艺术的话,朱棣现在的水平,绝对到了艺术家的程度,相比起先帝朱元璋,甚至还要高出一头,
接下来朱棣又任命郁新担任户部尚书,杨靖担任刑部尚书,夏原吉接任工部尚书,蹇义担任礼部尚书,郑赐出任右都御史。
前面三位都是朱棣进京之前,就站在靖难军一边的,而且也都是能臣干吏,原来的官位就不低,能力也强。执掌一部,理所当然。
接下来两位,他们算是建文旧臣,但是又不是核心那种,而且蹇义为人正直,颇为政绩,也极为清廉,让他接任礼部,算是人尽其才。
至于郑赐,此人虽然也是文官,但还算知兵,又嫉恶如仇,没有什么问题。
朱棣任命这两个人,也是等于告诉世人,他固然要彻查建文旧臣,但也不是一篙子戳倒一船人,该用的人,他还是会好好使用的。
说白了,也是为了安抚人心。
纵观朱棣的安排,以文武为棋子,以六部为棋盘,落子布局,举重若轻,潇洒如意,既能人尽其才,又不着痕迹,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,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。
什么叫高手,这就是!
在感叹朱棣用人之道的时候,大家伙都惊讶发现,有一个人,自始至终,都没有得到封赏。
那就是柳淳!
最初大家猜测他会成为国公之一,结果没有。
大家伙又觉得他可能出任吏部或者兵部尚书,结果还是没有。
把这么大的一个功臣,扔在一边,朱棣到底是怎么想的?不会是把他给忘了?或者说,朱棣要卸磨杀驴,对柳淳下手?
人们胡思乱想,朱棣却笑道:“俺朱棣能用两年半的时间,打进金陵,完成靖难大业,全赖柳淳辅佐,他深谋远虑,给本王帮了大忙。先帝在日,就重用他,赏识他,如今本王更是要仰赖柳淳,本王没有封赏柳淳,说实话,是没有想好,要给他安排什么位置。”
朱棣笑容憨厚,“不过大家不要着急,很快本王就会有安排。暂时加柳淳少傅兼太子太傅,协助本王,处理朝政大事!”
这句话说完,所有人都瞪大眼睛,少傅可是从一品大员,比起姚广孝的太子少师还要高了不少啊!
我的老天爷啊,柳淳不会是未来的宰相吧?
朱棣也不管这帮人的猜测,直接宣布散朝,他把柳淳给留了下来。
“陪我去魏国公府,你要给我做个见证人,免得日后王妃有意见!”
柳淳心咯噔一下,这是要开始清算徐辉祖了,柳淳咧着嘴无奈苦笑,“王爷,其实我也怕妙锦有意见。”
发现柳淳面带笑容,并没有什么不妥。赵勉终于鼓足了勇气,跪在地上,感激涕零道:“监国恩重如山,老臣唯有披肝沥胆,竭尽忠心,方能不负监国重托。”
朱棣心满意足,笑道:“国事纷乱如麻,要想匡扶社稷,靠的就是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,本王相信你们能做好。”
赵勉磕头作响,“臣……必定公允公平,绝不徇私枉法,如有半点差错,情愿以死谢罪!”
朱棣含笑,又把头转向了道衍,“姚卿,你跟着我年头最多,出谋划策,立下的功劳也最大。昔日朱允炆最喜欢用清流言官,可这些言官彼此勾结,结党营私,不顾天下苍生,贪墨误国,罪不容诛。本王已经把他们悉数拿下,正在彻查。”
“先帝授予言官大权,都察院风闻言事,六科廊甚至能驳回政令,权柄不可谓不大。先帝之意在监督权臣,杜绝贪墨,造福百姓。姚卿出身与众不同,和士林并无瓜葛,又人品正直,智略过人,见识无双……”朱棣说了一大堆的好话,把道衍捧上了天。
“先生就担任左都御史,执掌科道言官。如今天下汹汹,弊政多如牛毛,百姓翘首以盼,急需拨乱反正,还请姚卿继续指点斧正,本王感激不尽!”
说到了这份上,道衍还能说什么。
事实上前面也提到了,道衍和历史上功成名就之后,淡薄名利不同,他现在还有意跟柳淳较劲,故此接下了左都御史的位置,成了言官的老大。
这三位部堂高官的任命公布之后,有心人就渐渐摸清了朱棣的用意。
前面的武将,之所以保留了李景隆的曹国公,又任命徐增寿当定国公,是为了平衡燕王府的旧人,免得他们过分膨胀。
军中形成平衡之后,就需要做事的人。
茹瑺是朱棣的心腹,执掌天官大印,重整吏治,顺理成章。
而赵勉背后站着柳淳,他负责军务,可以在燕王府旧部和降将勋贵之间,寻求平衡,不至于偏袒任何一方。
再有,让姚广孝接任左都御史,更是神来之笔。
老和尚不属于士林,又聪明绝顶,有他盯着,不管任何人,都别想大权独揽。而且姚广孝最懂朱棣的心思,他也会立刻科道的力量,维护朝局平衡。
如果说用人是一门艺术的话,朱棣现在的水平,绝对到了艺术家的程度,相比起先帝朱元璋,甚至还要高出一头,
接下来朱棣又任命郁新担任户部尚书,杨靖担任刑部尚书,夏原吉接任工部尚书,蹇义担任礼部尚书,郑赐出任右都御史。
前面三位都是朱棣进京之前,就站在靖难军一边的,而且也都是能臣干吏,原来的官位就不低,能力也强。执掌一部,理所当然。
接下来两位,他们算是建文旧臣,但是又不是核心那种,而且蹇义为人正直,颇为政绩,也极为清廉,让他接任礼部,算是人尽其才。
至于郑赐,此人虽然也是文官,但还算知兵,又嫉恶如仇,没有什么问题。
朱棣任命这两个人,也是等于告诉世人,他固然要彻查建文旧臣,但也不是一篙子戳倒一船人,该用的人,他还是会好好使用的。
说白了,也是为了安抚人心。
纵观朱棣的安排,以文武为棋子,以六部为棋盘,落子布局,举重若轻,潇洒如意,既能人尽其才,又不着痕迹,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,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。
什么叫高手,这就是!
在感叹朱棣用人之道的时候,大家伙都惊讶发现,有一个人,自始至终,都没有得到封赏。
那就是柳淳!
最初大家猜测他会成为国公之一,结果没有。
大家伙又觉得他可能出任吏部或者兵部尚书,结果还是没有。
把这么大的一个功臣,扔在一边,朱棣到底是怎么想的?不会是把他给忘了?或者说,朱棣要卸磨杀驴,对柳淳下手?
人们胡思乱想,朱棣却笑道:“俺朱棣能用两年半的时间,打进金陵,完成靖难大业,全赖柳淳辅佐,他深谋远虑,给本王帮了大忙。先帝在日,就重用他,赏识他,如今本王更是要仰赖柳淳,本王没有封赏柳淳,说实话,是没有想好,要给他安排什么位置。”
朱棣笑容憨厚,“不过大家不要着急,很快本王就会有安排。暂时加柳淳少傅兼太子太傅,协助本王,处理朝政大事!”
这句话说完,所有人都瞪大眼睛,少傅可是从一品大员,比起姚广孝的太子少师还要高了不少啊!
我的老天爷啊,柳淳不会是未来的宰相吧?
朱棣也不管这帮人的猜测,直接宣布散朝,他把柳淳给留了下来。
“陪我去魏国公府,你要给我做个见证人,免得日后王妃有意见!”
柳淳心咯噔一下,这是要开始清算徐辉祖了,柳淳咧着嘴无奈苦笑,“王爷,其实我也怕妙锦有意见。”